兩岸三地黃埔抗戰老兵英名補錄中國遠征軍名錄墻
日期:2025-09-02 16:22:00
來源:
作者:耿嘉陵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為更好地緬懷中國遠征軍的豐功偉績,2013年8月,騰沖市于滇西抗戰紀念館西側修建了一條全長129米的中國遠征軍名錄墻。名錄墻上鐫刻了103141名參與中緬印戰區抗戰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盟軍將士、地方抗戰游擊隊、地方參戰傷亡民眾、協同參戰部隊和單位人員的姓名。清一色的火山青石墻面象征遠征將士堅強的意志,14個曲折向前的大面寓意14年艱難曲折最終走向勝利的抗戰歷程。2013年之后,滇西抗戰紀念館持續向社會征集中國遠征軍名錄,并根據征集情況在每年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增補鐫刻上墻。至今,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總計鐫刻中國遠征軍(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名錄115231人。如今,一排排一列列名單整齊,猶如整裝待發的軍隊,似前赴后繼共赴國難。隨著遠征軍老兵逐漸凋零,并肩作戰的戰友們陸續歸隊,方整的名錄陣容仿佛軍號吹響,將士們就要立刻出發!據騰沖市滇西抗戰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新增名錄上墻后,該館工作人員會陸續將此事告知提供名錄的中國遠征軍后代,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告慰英靈!
這項長期堅持的工作幾年來得到了中共騰沖市委、市政府、中國遠征軍(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后代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實現了無數中國遠征軍將士(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的遺愿,給遠征軍(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后裔們送去了精神上的慰藉。我們要永遠銘記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每一位英雄的名字,將抗戰精神(文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在得知自己先輩的姓名已如期鐫刻上墻,很多遠征軍老兵(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后人知道后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遠征軍老兵姓名鐫刻上墻工作,功德無量, 讓遠征軍老兵(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的靈魂得到有尊嚴地安放。作為遠征軍(中緬印戰區參戰人員)的后人紛紛感謝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我們永遠銘記你們為我們后人所做的一切;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下一代,你們的工作是極有意義的,為你們的責任擔當點贊。向你們致敬!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國遠征軍致敬!




值得欣慰的是,十年來經我申請、牽線聯系、推薦申報的十六位抗戰遠征軍老兵英名已經通過審查并增補刻錄在騰沖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其中有黃埔軍校學習經歷的遠征軍老兵八人(李漢沖陸軍大學第5期、黃鐘秀黃埔16期、全德普黃埔16期、閻望江黃埔17期、李超黃埔18期、劉大戈黃埔19期),尤其是臺灣的原國民革命第十一集團軍戰干團第1期生撒杰森(第20集團軍上尉中隊長、國民革命第五軍上校參謀長,1983年奉準由泰北返臺,1997年11月在臺去世),經審核在2023年增補錄入騰沖中國遠征軍名錄墻。另一香港同胞戚正驊的父親—戚雷湧黃埔17期(原國民革命陸軍新編第一軍特務營第一連少校連長,2018年3月15日在香港去世)也在2024年申報成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八十三周年時增補刻錄在騰沖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撒杰森之子撒光漢(1987年畢業于臺灣鳳山陸軍官校憲兵科,2007年臺陸軍憲兵少校退伍),在臺知道父親撒杰森姓名增補刻錄在騰沖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后非常興奮,一再感謝,表示一定要回大陸去騰沖祭奠父親。此兩例中國遠征軍黃埔老兵名錄申請增補成功我認為是為臺灣、香港同胞實實在在做了一點事,充分體現了兩岸一家親,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增強了臺灣、香港同胞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和向心力,為祖國統一,“一國兩制”奉獻了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