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愛我中華 尋訪歷史”大課堂活動在京舉行

黃埔老兵講述抗戰(從左至右為:李熙宗、林上元、趙爾謙、趙廷楠)
7月2日,由香港大中華會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愛我中華 尋訪歷史”大課堂活動,在北京愛迪學校隆重舉行。身披“抗戰老軍人”紅色綬帶、幾位已過鮐背之年的抗戰老兵,向兩岸三地千名師生講述著烽火歲月里民族的苦難與輝煌。
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抗戰老兵林上元表示,國家對大陸、臺灣包括海外曾經參與抗戰的老兵都給予了應有的歷史地位,“我們感覺受到尊重,這是對我們老兵最大的安慰”。
曾參加過中條山戰役的黃埔15期同學趙爾謙已93歲,由他的孫子為大家轉述當年參加抗戰的故事。講至激動處,趙爾謙激動地自己拿過話筒說道:“抗戰不勝利,決不可回家,不做亡國奴!”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黃埔19期的李熙宗接連朗誦了《我們都是神槍手》《上前線去》兩首歌詞。他說:“這是那個年代我們年輕人的流行歌曲。希望舉辦這個活動讓年輕人不忘國恥,牢記抗戰精神,為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共同努力?!?/p>
曾投身抗戰的黃埔18期黃埔同學趙廷楠也講述了抗戰經歷。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胡靖安將軍之女胡葆琳、郭沫若委員長之女郭平英、馮治安將軍之孫馮強等講述了父輩浴血抗戰的感人事跡。
兩岸三地的青少年在大課堂還觀看了抗戰視頻,并和陳云林顧問一起向抗戰老戰士們敬獻了紅領巾和榮譽綬帶。
應邀出席開幕式的有海協會顧問、國臺辦原主任陳云林,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楊崇匯,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虹,海協會原副主任李炳才,中華戰略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羅援,中華海外聯誼會秘書長鄭鋼淼,國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黃埔軍校同學會副秘書長鄭琴,香港中聯辦臺務部副部長王珺等。
大中華會主席,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抗戰將領、黃埔二期胡靖安將軍之女胡葆琳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以抗戰歷史作為大課堂的首本教科書,非常有意義。她說,英雄的中國抗戰軍人大多已經作古,仍然健在的也已垂垂老矣,很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為后代留下一些不能忘記的紀念。
來自臺北現在北京就讀高一的曾致誠說,在臺灣時年紀還小不太懂這段歷史,到北京后才慢慢聽老師講了國共合作抗日和中華民族抗日的慘痛歷史。“作為臺灣人,我很愿意和兩岸的年輕人分享這難得的感受,帶動更多的同齡人去回顧這段歷史?!?/p>

主辦單位向各界嘉賓頒發感謝狀

學生們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