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庶在廣州出席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并致辭
6月2日,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廣州市委統戰部、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承辦的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郭漢毅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陳知庶致辭
陳知庶在致辭中表示,在黃埔建校百年之際,召開這次學術研討會,重溫黃埔百年輝煌歷史,就是要清楚的知道,黃埔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黃埔精神如何傳承,激勵海內外同胞致力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要弘揚黃埔精神,凝聚統一思想共識。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黃埔軍校和黃埔師生的歷史資料和重要貢獻,通過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向海內外同胞僑胞全方位展示黃埔百年的重大貢獻,既資政育人,更激勵后世,代代傳頌;另一方面,努力挖掘新時代黃埔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其中永恒不變的是,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使命、價值和責任,增強黃埔精神的感召力、影響力,引領海內外同胞涵養家國情懷、秉持民族大義,廣泛凝聚統一共識。要發揮黃埔特色,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充分用好黃埔元素,以同學情、袍澤情、親友情等為紐帶,通過尋根祭祖、探究遺跡、弘揚傳統文化等各種方式,不斷加強與島內黃埔群體特別是黃埔后代、青年群體、基層民眾的聯系,推動兩岸各領域各層次融合發展。要踐行黃埔宗旨,致力反“獨”促統事業。黃埔同仁要順應祖國統一歷史的大勢,與“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進行堅決斗爭,與島內和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友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郭漢毅認為,在這里隆重舉行學術研討會,就是要深入挖掘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們賦予黃埔軍校和黃埔精神深深的烙印,深入闡釋黃埔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充分挖掘黃埔精神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推動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屬傳承“愛國、革命”的精神內核,推動更多人士理解、認同黃埔精神,讓黃埔精神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百年黃埔,櫛風沐雨,滄海桑田,精神雋永。100年了,為什么我們還要紀念黃埔軍校,并且要繼續加強對黃埔軍校的研究?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李忠杰對此表示,黃埔軍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種特殊的軍校,也是一段特殊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座歷史的豐碑。無論在中共黨史還是中國革命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即使到100年后的今天,黃埔軍校仍然具有特殊的價值。他認為,黃埔軍校的歷史已經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篇章,黃埔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黃埔軍校和黃埔軍校同學會在祖國統一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侄子周秉和、黃埔4期教官董巽觀之孫董小麟等黃埔后代親屬出席研討會,并在發言中回憶了先輩光輝的革命生涯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號召廣大黃埔親屬繼承先輩遺愿,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繼續奮斗。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黃埔親屬代表,以及有關單位代表、論文作者130余人出席研討會,并就黃埔軍校創建、辦學的有關歷史,黃埔軍校與中國共產黨以及如何挖掘和發揚“黃埔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等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