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抗日戰爭中的桂西南丹戰役
1944年春,日寇在太平洋的所羅門島、珊瑚島、中途島連續失敗,盟軍收復了呂宋等很多島嶼。于是,日軍妄圖控制印支半島、中國大陸及關東、朝鮮等陸上交通線,叫囂決戰于中國大陸并集中侵華兵力,大舉進犯我大西南。首先,沿粵漢鐵路竄犯衡陽,繼之循湘桂線、黔桂線再犯柳州,以為如此可以摧毀中國軍隊反攻之實力。
是年夏,我任97軍直屬工兵連連副不久,又調任軍部參謀處參謀。第97軍軍長陳素農(1896—1983),永嘉縣大若巖鎮白泉村人,黃埔3期畢業。副軍長陳武,軍部副官朱梁材,參謀長馬連桂,副參謀長潘明,參謀金德良、季世華、林昭遠等。97軍轄166、196兩個師,166師師長王之宇,第196師師長鄧宏義、副師長袁滌青。由于當時日軍向湘桂進犯,衡陽、長沙、桂林相繼淪陷,1944年10月,日軍進犯廣西金城江。11月,進攻黔桂邊境南丹,日軍攻勢兇猛,形勢吃緊,盟軍統帥部命97軍由遵義開赴前線馳援桂西南丹一線,部隊由遵義、獨山進入廣西,抵達南丹。部隊日夜兼程,長途跋涉,陳軍長身先士卒,不坐車馬,與官兵同甘共苦。軍部指揮所設在南丹公路南面的茂密樹林中,各部隊在山腰構筑防御工事,風餐露宿,枕戈待旦。軍長也徹夜不眠,寸步不離陣地,并與所屬各師、團以電話密切聯系,了解敵情,部署防務。其時,我軍主力設防廣西宜山、河池、車河之線,以一團兵力進攻宜山之敵。敵13師團向我猛烈進攻,我軍雖然孤軍作戰,敵強我弱,但仍能沉著應戰,并英勇反擊來犯之敵,雙方傷亡慘重。敵人還派出大約一排的便衣隊,乘深夜偷襲我軍警衛營右側陣地,被我前哨發現后及時出擊,俘虜8名日兵,其余頑敵全被擊斃。
隨后,湯恩伯集團軍由河南馳援我軍,共同發起反擊,連克金城江、柳州等地,并組織夜間側翼支隊,星夜兼程搶奪黎明關,先敵占領有利陣地,殲滅敵人,并掩護我主力側翼之安全。這時,敵機敵炮輪番向我軍陣地猛烈轟炸掃射,掩護其部隊進擊。我軍官兵斗志昂揚、前赴后繼。硝煙彌漫中,戰斗十分激烈。戰斗中,我軍一河南籍連長左臂被敵彈擊中,由于當時衛生員已陣亡,他只好自己用牙齒撕碎衣服進行包扎,一邊還在繼續指揮全連官兵與敵搏斗,并擊退了敵軍的幾次進攻,挫敗了敵人氣焰。當時,在我軍后方約5公里遠的六寨、芒場、小場街一帶,緬甸青年遠征軍由云南趕來支援,由于情報泄漏,4架敵機把六寨、芒場、小場街一帶民房大部炸毀,百姓家破人亡,慘不忍睹。
我軍奉令退防時,全軍僅存官兵400多人,其余均壯烈犧牲。由于當時我軍編制龐大,共有官兵4萬人,但其中只有6000名老兵有戰斗力,其余3萬多人是從黔蜀等省抓來的壯丁,組織性、紀律性極差,所以當時日軍前鋒一個師團進犯時,軍隊即被沖垮,但還是狠狠地阻擊了日軍。后來,陳素農將軍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這場戰役:
我國此次抗日戰爭黔南戰役,日方為十三師團全部,及第九、第廿二師各一部,我方為湯恩伯所轄之大軍,湯部系由豫西陜南調至黔南者,在未到達之前,我方以九十七軍在南丹黎明關一帶布防,日軍被阻于南丹黎明關附近,竟達七日之久,消耗其兵力達三四千人,使湯恩伯大軍,得以從容集中在都勻以南地區,予以反擊,敵不得不退回河池,西南戰局得以穩定,若以勝敗論功罪,我統率之九十七軍,幾完全被擊潰而言,固因論罪,然能阻止敵軍七日之久,消耗敵軍三四千人,掩護大軍集中,確已盡其最大之努力,可謂達成任務,似不能謂為無功。
南丹一役中,97軍不足兩師(5個團)的兵力抵擋兩萬日軍7日之久,使得援軍集結,重慶與西南戰局因而轉危為安。當局認為,此役功績極大。
南丹戰役失利后,幸存官兵由陳副軍長指定一律到后方貴州遵義97軍收容所報到。1945年春,我即到遵義步兵學校軍士教導團任3營1連連副,以訓練為主,境況稍有好轉。
過去有人污蔑97軍望敵不戰而退,這是含血噴人的惡語,事實真相應該得以澄清。我親眼目睹當時在疆場與日軍激烈槍戰之情形,可作為歷史見證。
作者簡介:
金德良(1920—2000),又名祥楷,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人,黃埔17期畢業,曾任國軍41師3營2連排長、營部副官,97軍中尉排長、軍部參謀處參謀,參加過抗日桂西南丹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小學教員,退休后曾任樂清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