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日子
我的父親蔣潤苑出生于1917年11月16日,卒于2021年12月4日,享年105歲,是一名黃埔抗戰老兵。父親1936年秋參加東北軍53軍,隨軍隊進行抗戰。他曾經歷了西安事變,參加了太行山游擊戰、武漢會戰、洞庭湖防務。1941年,考上了黃埔軍校二分校17期21總隊步科,畢業后調到53軍軍部參謀一科。1943年編入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53軍,任軍部作戰參謀,赴滇緬抗日。1944年,被派到桂林陸軍大學參謀班進修,畢業后返回部隊繼續參加遠征軍戰事??箲饎倮?,隨部隊去越南戰場執行受降任務。解放后,父親在沈陽參加工作,“文革”中全家下鄉,1978年改革開放落實政策。父親61歲退休,全家回城。2016年獲得國家頒發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1984年6月16日,父親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北京成立了黃埔軍校同學會。這個消息讓父親十分振奮,他說他一定要找到這個“新家”。可是,報紙上沒有標明黃埔軍校同學會的詳細地址。于是,父親給全國政協寫了一封信進行咨詢。父親在信中咨詢兩件事:一、如何申請入會,需要什么手續。二、各省有沒有黃埔軍校同學會機構。令父親高興的是,全國政協收到此信后很快就將原信轉給了黃埔軍校同學會。
1985年初,隨著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在國內黃埔同學比較集中的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成都、西安、石家莊、沈陽等地,成立8個地區性黃埔軍校同學會。同時,北京的黃埔軍校同學會負責同志給父親回了信,通報了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東北)籌備成立的消息。
1985年6月,遼寧的報紙登載了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東北)成立的消息。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剛成立時,與民盟遼寧委員會在一個院中辦公。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就兩人:秘書長高踐為,黃埔19期;工作人員劉春江,黃埔23期。由于工作中缺人手,高踐為把我父親找去,先是幫忙,后經市 3月,遼寧省委統戰部發文批準在省內14個市區陸續建立了各市黃埔軍校同學會。1988年后,原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東北)更名為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東北)成立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基層組織尚未健全,所以同學會直接與東北三省(也有些其他省)的同學聯系,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信件,來訪也一日數起,大多是申請入會,要求協助落實政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等。有一次,省委老領導章巖到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視察工作,看到父親辦公桌上成堆的信件,說:“同學會確實工作不少啊?!焙芏鄟硇艁碓L,都是由父親處理接待的。上班期間,他幾乎每天中午都不休息,有些時候晚上下班還把資料帶回家里處理,加班開夜車。父親在沈陽黃埔軍校同學會一干就是5年。這5年讓父親感覺很充實,他說雖然累,但能為同學出點力、做點事,很快樂,也很幸福。
做學歷資料審查工作
黃埔軍校同學會入會人員的學歷審查是基礎工作,由于年代久遠,資料難查,證人找不到,工作難度不小。領導考慮父親做審查學歷工作有其自身的優勢條件,各期軍校、陸軍大學、工兵學校、通訊兵學校等情況他都了解,加上他參加過8年抗戰,對歷史的了解多些,便安排他來做這項工作。
學歷審查要直接面對每位黃埔同學,提供服務咨詢、審查學歷、查找檔案、取證認證等工作。由于黃埔同學經歷復雜,時間跨度大,人員分散各地,每當有同學前來咨詢,父親都會不厭其煩地宣傳、講解,幫助他們想辦法、出主意,尋找線索,查證資料,排憂解難,并親自替同學寫信,聯系國內外各地同學,查找證人。對會員上報的材料,鑒別與篩選,父親都會嚴格認真地反復推敲,多方論證,去偽存真,確保工作萬無一失。父親的工作得到了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上下一致好評,邊長泰副會長曾幾次說過:“蔣潤苑是活戶口?!边|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時,領導專門對父親提出表揚。對于領導的褒獎,父親則表示實在不敢當,他說,只是在同學會盡力做了些日常的細小的基礎工作而已。
從1985年到1990年,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員已經發展到1300多名,基本上都是由父親審查,沒出過差錯。
協助做好落實政策工作
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少黃埔同學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歷史遺留問題,來信來訪要求落實政策。父親對這些同學以誠相待,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辦實事。來訪的同學或家屬,大多都能心平氣和地談問題。也有一些人,一進門就泣不成聲,或急躁發脾氣,有的人連中午飯和返程的路費都沒有。父親根據不同的情況耐心地接待和處理。他首先向來訪者宣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政策和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的宗旨,凡符合現行政策的就受理,證據不足的請其補充材料或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協助取證;不能直接受理的,就近提供聯系部門,還出具介紹信,并囑咐他們取得當地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協助;對目前尚無政策的情況,則婉言說明,必要時找出有關文件予以解釋;對特困且當日不能返回的來訪者,請示領導臨時解決食宿問題和補助返程旅費。來訪者走后,父親與各省市相關部門聯系,請求他們協助辦理,以推動問題的解決。落實順利者固然有,但因種種原因一時難以落實的也很多,于是函電、來信長年不斷。推動和促進黨的政策落到實處,總要有經辦人跑腿、做細致工作。已是高齡的父親不辭辛苦,親自去公安局、法院等部門,當面介紹黃埔同學的案情背景和當事人現況。針對丹東魯曾同學的歷史遺留問題,父親多次與法院辦案人員溝通說明、提供資料,最后得到合理落實政策的結果,魯曾全家感激萬分。
聯絡同學感情,做好服務工作
父親在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工作期間,為同學牽線搭橋、尋找親人等工作,付出了較多的心血。孫長青是黃埔軍校第10期畢業生,居住在臺灣。他寫信請我父親幫助尋找自己的姐姐,但只知其住址是“同澤街199號”。父親到沈陽市公安局戶籍處查到了孫長青的姐姐,又到和平區房產局查到了他姐姐的新住址。父親帶著孫長青隨信寄來的照片,找到了他姐姐。他姐姐看到照片后淚流滿面,請求盡快幫助聯系,促成早日見面。在父親的幫助下,孫長青從臺灣到沈陽,已經80多歲、分別了40多年的姐弟終于見面了。感人的姐弟重逢場面,給每一個在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叔進是美籍華人,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他在《遼寧日報》海外版上看到黃埔軍校第11期畢業的哥哥楊大鵬已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他寫信請我父親幫助搞清哥哥犧牲的時間和地點。我父親在毫無線索的情況下全力幫助,大海撈針,當天就寫了23封信,同時寄給各省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和海外有關黃埔同學。功夫不負有心人,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嚴開運是10期畢業生,他寫來了證明信。信中說,楊大鵬是遼寧法庫人,黃埔軍校11期畢業,1937年,楊大鵬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1團排長,參加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在堅守中山門戰斗中與日軍英勇搏斗,飲彈殉國。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根據以上資料,與有關部門協調,促成楊大鵬被有關部門追認為烈士。楊叔進從美國回國,專程來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致謝,并拿出遼寧省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書給大家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做好宣傳工作
為聯絡海內外黃埔同學感情,每年春節前,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都要給海外的同學和家屬寫一封《給港、澳、臺及海外黃埔同學拜年》的信,不定期向《遼寧日報》海外版提供稿件,都由父親執筆。除了《遼寧日報》海外版,遼寧還辦了一份《渤海商報》,也向香港、臺灣和國外寄送,包括給《黃埔》雜志的稿件,父親都是親自撰寫。父親說,報社還給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來電話表揚過,說:“你們那個拜年信誰寫的?寫得挺好!”父親百歲高齡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接受采訪、寫回憶錄、給報刊投稿,傳承黃埔精神。
1993年,東北工學院恢復東北大學校名,開了一個隆重的大會。大會邀請教育部、遼寧省有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也接到了邀請函。領導給我父親一個任務——作賀聯。父親當晚將賀聯寫好:
昔經磨難猶能桃李累累多大器;
今又逢春必將英才濟濟盡棟梁。
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連夜裝裱,第二天送到了東北大學。
1997年香港回歸,父親即興寫詩一首,投稿并獲獎。
清廷昏庸誤國甚,
林公忠勇難回天。
滄桑巨變百年后,
折沖樽俎有希賢。
七一舉國歡騰日,
同慶明珠得璧還。
更看兩制開新宇,
一統金甌共月圓。
遼寧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負責人和黃埔同學常用簡單的三個字“好人啊”評價父親。晚年的父親說:“我在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工作的那幾年,得到了領導和同學們的幫助和厚愛,是我最難忘也是最開心的日子。我出了力,也收獲了幸福,得到了尊嚴?!弊鳛辄S埔后人,我要牢記“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以告慰黃埔英烈和父親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