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黃埔精神 促進和平發展
日期:2011-01-19 08:08:00
來源:《黃埔雜志》
作者:辛旗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辛旗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侵華戰爭,使中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國共兩黨化干戈為玉帛,第二次攜手合作,并肩作戰,共御外侮,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同兇惡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氣壯山河的殊死斗爭。國共兩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鉗制和殲滅了大量敵人。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廣大黃埔師生不論屬于哪個黨派、處于何種崗位,都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他們在戰場上捐棄前嫌、同仇敵愾,前仆后繼、浴血奮戰,共同為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那些犧牲的黃埔將士的英名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歷史豐碑上。
偉大的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新中國成立后,親歷了戰火硝煙的黃埔師生們,為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強盛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上世紀90年代,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向黃埔同學發出“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須努力”的呼吁,號召黃埔同學發揚黃埔精神,以推進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民族為己任,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海峽兩岸及旅居海外的廣大黃埔同學紛紛響應,積極建立各種社團組織,踴躍開展反“獨”遏“獨”、促進統一的各類活動,為兩岸關系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建言獻策、貢獻心力。尤其是在“臺獨”分裂活動猖獗之時,島內的黃埔同學頂住壓力、排除干擾,在逆境中堅持民族大義,堅決反對“臺獨”,有效地遏制了“臺獨”分裂勢力的猖狂之勢。海外歸來的黃埔一期李默庵將軍曾感慨地說:“偏安不能自保,分裂必取滅亡。臺灣的出路在于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這充分表達了黃埔師生期盼國家統一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情。
今天,當年參加過抗戰的黃埔師生多已長眠九泉之下,少數健在的也已進入耄耋之年,一代代黃埔人用鮮血和生命鑄成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薪火相傳,永放光芒,激勵著廣大后來者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昌盛而不懈努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而繼續奮斗。我們高興地看到,2008年馬英九先生就職后,在臺灣“陸軍軍官學校”建校84周年紀念大會上,大力稱贊黃埔精神,并親自領唱黃埔校歌;海峽兩岸的黃埔同學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反“獨”促統活動,許多海外的黃埔同學也積極為國家統一貢獻力量。我所在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也有幸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十幾年來,我會一直高度重視與島內及海外的黃埔同學開展各種形式的接觸、交流活動,早在1994年就接待島內退役黃埔將領訪問團組。近年來更是把這項活動擺上重要位置,每年都積極接待多批島內及海外來訪的黃埔同學訪問團,以及許多以個人名義來訪的黃埔同學,與之共商反“獨”促統、振興中華大計。尤其是2010年4月初,我會在京接待了黃埔十六期同學、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上將率領的退役將領訪問團,安排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在海峽兩岸及海外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21世紀是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現代化、完成國家統一并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民族所愿,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堅信,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求同存異,銘記抗戰歷史,弘揚黃埔精神,堅持一中原則,堅決反對“臺獨”,保持兩岸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一定能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共同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
偉大的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新中國成立后,親歷了戰火硝煙的黃埔師生們,為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強盛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上世紀90年代,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向黃埔同學發出“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須努力”的呼吁,號召黃埔同學發揚黃埔精神,以推進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民族為己任,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海峽兩岸及旅居海外的廣大黃埔同學紛紛響應,積極建立各種社團組織,踴躍開展反“獨”遏“獨”、促進統一的各類活動,為兩岸關系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建言獻策、貢獻心力。尤其是在“臺獨”分裂活動猖獗之時,島內的黃埔同學頂住壓力、排除干擾,在逆境中堅持民族大義,堅決反對“臺獨”,有效地遏制了“臺獨”分裂勢力的猖狂之勢。海外歸來的黃埔一期李默庵將軍曾感慨地說:“偏安不能自保,分裂必取滅亡。臺灣的出路在于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這充分表達了黃埔師生期盼國家統一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情。
今天,當年參加過抗戰的黃埔師生多已長眠九泉之下,少數健在的也已進入耄耋之年,一代代黃埔人用鮮血和生命鑄成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薪火相傳,永放光芒,激勵著廣大后來者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昌盛而不懈努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而繼續奮斗。我們高興地看到,2008年馬英九先生就職后,在臺灣“陸軍軍官學校”建校84周年紀念大會上,大力稱贊黃埔精神,并親自領唱黃埔校歌;海峽兩岸的黃埔同學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反“獨”促統活動,許多海外的黃埔同學也積極為國家統一貢獻力量。我所在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也有幸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十幾年來,我會一直高度重視與島內及海外的黃埔同學開展各種形式的接觸、交流活動,早在1994年就接待島內退役黃埔將領訪問團組。近年來更是把這項活動擺上重要位置,每年都積極接待多批島內及海外來訪的黃埔同學訪問團,以及許多以個人名義來訪的黃埔同學,與之共商反“獨”促統、振興中華大計。尤其是2010年4月初,我會在京接待了黃埔十六期同學、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上將率領的退役將領訪問團,安排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在海峽兩岸及海外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21世紀是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現代化、完成國家統一并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民族所愿,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堅信,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求同存異,銘記抗戰歷史,弘揚黃埔精神,堅持一中原則,堅決反對“臺獨”,保持兩岸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一定能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共同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