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與招收黃埔早期學生情況之簡述
孫中山先生關于創辦黃埔軍校暨第一期生的闡述:“革命軍是救國救民的軍人,諸君都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干,都擔負得救國救民的責任,便要從今天起,先在學問上加倍去奮斗;將來畢業之后,組織革命軍,……所以要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塵,更要用這500人做基礎,造成我理想上的革命軍。有了這種理想上的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便可以大功告成,中國便可以挽救,四萬萬人便不致滅亡。所以革命事業,就是救國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擔負這種責任。諸君都到這個學校內來求學,我要求諸君,便從今天起,共同擔負這種責任。”
廣東是孫中山先生進行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運動的中心和策源地,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在廣東有著深厚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影響,早期執政于廣東的中國國民黨,更是以廣東為根據地,造成了“革命大勢”。孫中山先生倡導建立“一文一武”現代教育機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成為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最有影響的、承載革命與時代精神的兩所學校。投考黃埔軍校如同進入廣東大學,同樣是當時廣東革命青年和有志學子追求和向往的目標。考察近百年來古今中外軍事教育史,沒有一所初級軍官學校的學員招生,驚動并引起政黨、軍界乃至政治家、軍隊將領、社會各界名流的共同關注,親自履行推薦介紹入學和參與招生職責,黃埔軍校可算是第一例。
一、中國國民黨一大代表和早期領導人推薦第一期生入學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先生致開會詞明確提出:“我們現在得了廣州一片干凈土,集合各省同志,聚會一堂,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革命軍起,革命黨成”。“惟當時各省多在軍閥鐵蹄之下,不易公開招生,故預先委托本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回籍后代為招生”。據此,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以及各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們,驟然擔負起為黃埔軍校推薦與招收學員之重要使命。雖然,我們今天無從獲知,當年推薦或介紹學生入學,究竟履行怎樣手續或簽署填寫了哪些文件,也就是說,他們究竟有多大的能量或作用,影響并左右青年學子決定千里迢迢奔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考察和對回憶文章的考究,中國國民黨一大代表及其早期領導人,確實在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起到過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參與第一期生推薦入學和招生事宜
根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至四隊學生詳細調查表》(以下簡稱《詳細調查表》)中關于入學與入黨介紹人的記載,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領導人,有相當一部分人參與了1924年2至5月間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與推薦入學的活動和事務。從歸納情況顯示,參與推薦第一期生入學以及招生事宜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及民主人士有41人,被推薦介紹入學的第一期生累計有123人次,約占第一期學員總數的17%左右。因此《詳細調查表》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早參與軍事活動的真實記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參與黃埔軍校推薦與招生的基本史實。
由中國共產黨員直接領導的高等學校——上海大學,承擔了在上海周邊鄰近各省的黃埔第一期生報名、投考、復試和招生工作。上海大學是1922年10月22日由私立東南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擴大成立的。1923年初,名義上由于右任兼任校長,實際上是中共秘密黨員邵力子任代理校長并主持校務;1923年4月鄧中夏任校務長,實際主持校務工作;總務長為楊明齋,教務長為瞿秋白,一批中國共產黨員擔任該校教員。上海大學在1924年前后實際是中國共產黨培養干部、儲備軍事人才的重要陣地,
根據史料顯示,毛澤東于1924年也在上海大學參與主持黃埔軍校第一期生復試工作。并且有蔣先云、趙枬、李漢藩、伍文生、張際春等6名湖南省籍第一期生,填寫毛澤東為入學介紹人,說明毛澤東當年在湖南省籍革命青年當中,享有較高威信和名聲。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北方區主要負責人之一,有13名填寫李大釗為入學介紹人;中國共產黨浙江早期地方組織領導人宣中華,當年在其活動的浙江地區青年中享有廣泛聲望,胡宗南、石祖德等4名浙江省籍第一期生均填寫其為入學介紹人;當年粵軍著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領導人和軍事家葉劍英,也成為5名廣東省籍客家青年填寫的入學介紹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漢口地方組織領導人廖乾吾,被第一期生風云人物李之龍等湖北省籍青年填寫為入學介紹人。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地方黨團組織也參與第一期生推薦與招生事宜,還有一大批中國共產黨早期地方領導人以及進步民主人士,均在其開展革命活動和享有聲望的區域,對所在地進步青年和學生產生了不可低估的感召和影響作用,因此紛紛成為所在地第一期生填寫入學介紹人的最佳人選,并在《詳細調查表》中留下了永久閃耀的記錄。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發展史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珍貴史實。
黃埔軍校從第一期生舉薦與招生開始,其后五期的招生事宜,亦大致循序進行。黃埔軍校在規模與設置得到不斷擴充完善的同時,1925年12月設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其后伴隨兩廣統一和北伐戰爭的推進,相繼設立了南寧、長沙、武漢分校。這些分校通過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的推薦保送,有大批中共黨員、共青團員進入學習和訓練,這批學生(黃埔軍校前五期及其分校)絕大多數成為中國共產黨進行工農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軍事人才和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