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
近年來,我會在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的領導和黃埔軍校同學會(總會)的指導幫助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求實創新,團結全省廣大黃埔會員及親屬,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為促進祖國統一和全面達到小康、建設新江蘇做了許多有益工作。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要使黃埔同學會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放思想。
一、練好內功打基礎
黃埔軍校同學會是做促進祖國統一工作的重要愛國團體,是我黨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形勢與任務,給我會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素質決定工作效果。練好內功是解放思想的基礎。我會主要從三方面引導大家練好內功:一抓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水平。每遇重大政治活動,會領導和機關同志都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召開后,我們及時將大會工作報告和輔導材料發給大家。會長辦公會成員、機關黨員干部先學一步,按階段分層次地開展學習教育活動。與此同時,我們還請領導和專家進行輔導,力爭學懂中央政策法規。在省統戰系統政治理論學習交流大會上,我會派代表交流心得。平時,我們還注重利用校慶等各種紀念活動,通過座談會、報告會等形式,因勢利導地及時學習黨的大政方針,傳達有關對臺政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更加堅定了社會主義信念。二抓素質培訓,增強業務能力。機關人員都有各自職責,目標是為祖國統一服務,為黃埔會員服務。我們把業務培訓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常規性工作,從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主動為機關干部創造學習機會,提供學習平臺,處以上干部參加省委組織部安排的菜單式選學,處以下干部參加省委黨校5+X培訓。近兩年,我會機關參加上級組織的聯絡、宣傳、信息、檔案、人事、財會等業務培訓20多人次。通過培訓,干部的業務能力明顯增強。服務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三抓總結交流,追求工作上檔次。要想切實做好黃埔同學會工作,需要平時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為此,我們無論舉辦大小活動,事后都要進行認真總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另外,我們還注意利用各種機會走出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2007年,我會機關人員都外出考察學習過,有五位同志分別赴歐洲、美國、香港進行學習考察,使大家開闊了眼界,擴大了視野,對提升工作檔次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改變觀念敢創新
解放思想,必須勇于改革創新。創新是促使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創新就要自覺更新觀念,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敢為人先。黃埔軍校同學會作為一個群眾團體,工作環境比較寬松,創新的空間很大。這些年來,我會堅持自加壓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一是創新工作內容求突破。過去,黃埔同學會開展工作一般都是每年召開幾次座談會,進行幾次走訪慰問,長期的工作內容與方法幾乎沒多大改變。2002年,陳水扁當局竭力推行“去中國化”,激起廣大臺灣退役將領和黃埔同學的強烈憤慨,針對這種情況,我會抓住時機,與北京市黃埔同學會合作,在南京成功舉辦“蘇京臺港”黃埔同學促進祖國統一懇談會。2004年,我們與中央電視臺合拍了反映黃埔軍人的紀錄片《世紀黃埔》,在央視播出受到了黃埔同學的好評。2005年,我們開始提出舉行黃埔同學及親友招商聯誼會活動計劃時,個別同志不太理解,認為黃埔同學會不是從事經濟工作的部門,搞招商活動有點“不務正業”。為此,我們專門召開會長辦公會議,統一認識,最終與南京市委統戰部聯合舉辦了“江蘇省暨南京市黃埔同學及親友招商聯誼會”,邀請海內外300余人參加了活動。通過活動認識了一大批新朋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創新工作平臺求發展。我省黃埔后代親屬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和血緣關系,其中相當一批是“政治上有地位、經濟有實力、學術上有成就、社會上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他們積極繼承和發揚黃埔精神,愿意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他們熱心參與我會的有關活動,熱誠為黃埔同學服務,樂于幫助父輩完成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是黃埔同學會可信賴與依靠的力量。成立黃埔親屬聯誼會,是黃埔同學會工作的拓展與延伸。這些年,他們在招商引資、服務黃埔前輩、協助我會舉辦重大活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得到了應有的肯定。三是創新工作模式求合作。我會主動與其它單位及部門合作開展活動,既增強了效果,又擴大了影響。近年來,我會與黃埔軍校同學會(總會)、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省政協、南京市委統戰部等單位合作舉辦了“海峽兩岸黃埔同學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我們還與省民革、省臺聯、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等單位聯合舉辦了不少大型活動,引起了較大反響。
三、發揮優勢重實效
解放思想,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點,注重在實效上下功夫。一是聯絡交友重實效。我會地處古城南京,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和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府都設于此。我們注重利用其特殊人文地理的有利條件,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民間交流交往,做好海內外聯絡接待。近年來,我們先后接待臺、港、澳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玻利維亞、中東等20多國家和地區的黃埔同學及親友兩千余人次,其中有將軍數百人,有陳香梅等國際知名人士數十位。通過不斷聯絡,我們已與近30個臺港澳及海外團體建立了友好關系。二是服務會員重實效。2003年,我會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以《社情民意》渠道向省委反映黃埔會員的生活現狀,得到了梁保華省長(現任江蘇省委書記)等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此后每年由省財政拔專款60.6萬元,用于解決全省黃埔同學生活困難問題,此舉當時在全國尚不多見,得到了有關方面的稱贊。三是輿論宣傳重實效。我們先后與《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臺、《中國統一戰線》、《中國香港展示》、《海峽之聲》等媒體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凡有重大活動都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我會舉辦的活動由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在臺港澳及海外引起了較大反響,使“黃埔”的品牌效應得到展現,擴大了黃埔同學會的社會影響。四是機關建設重實效。我們圍繞建設服務型機關,主動爭取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將機關編制性質由事業改為行政,在統戰系統中率先配置了24座考斯特面包車。現在,機關每人配備一臺電腦,有的還因工作需要配置兩臺。機關辦公經費每年遞增,為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了較好保障。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