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個不斷由淺入深、去偽存真的過程。古玩市場恰似茫茫江湖,可謂云遮霧繞,水深似海,要知道沒有假貨的古玩市場就不叫古玩市場。凡有收藏經歷的人都打過眼、吃過藥(行話:指看錯了東西,買了贗品假貨),為此付出了一定代價,進而才長了眼力。所謂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難就難在辨別真假上,外行人很難理解古玩業的內涵。
2014年初春,鵬城籌備黃埔軍校90周年紀念展。主辦人在寒舍挑選了20余件藏品,在交借復核時,筆者將其中一本《戰術學教程》撿出,提議此書不宜參展,主辦人不知其所以然,便追問原由,我解釋說,版權頁是書的身份證,其版權頁上盡管印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可是此校非彼校(重慶政府中央軍校),這本是南京汪偽中央軍校出版的教程。如何辨別呢?就是考證版權頁中的三項文字信息——一時間: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四月;二編輯者: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三印刷者:武學書局發行所,地址南京太平路北首路西,電話二二一五七號轉。僅看前一、二項難分真偽,只有第三項中的印刷者地址、電話暴露汪偽中央軍校身份,因為此時的南京已在汪偽政府統治之下,所以重慶政府中央軍校的教程,絕不可能印有南京的地址和電話。意外的是,不知何人在版權頁空白處憤懣以詩言志,詩曰:“惱壞了我的心腸,苦段了我的肝臟。那里是我的家鄉,那里是我的歸宿希望。千軍萬軍踏著我的身上,我還在惆悵,我還在迷妄。空蒼助我,還要我助空蒼?三十一年十二月八日十二授教班”。后經考證此詩為汪偽中央軍校第1期學生總隊炮兵隊孫嵐所作,且有時間、地點相佐證。顯而易見,是書如參展就會魚目混珠誤人子弟,貽笑大方;若為研討汪偽中央軍校史,則另當別論。為此,筆者專門搜集有關汪偽中央軍校刊物,如:偽中央軍校主編的《建軍月刊》第13期,紙本16開、40頁,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日發行,刊名“建軍月刊”四個字是汪兆銘(即汪精衛)所書。還有日本情報局1943年1月出版的《寫真周報》第265號,紙本16開、24頁,該刊載有多幅偽中央軍校學生訓練圖片。吾以為照錄圖文以饗讀者,有利于黃埔軍校文物收藏研究,正如藏界所云:孰不知假,焉能知真?
偽軍校之籌備
抗日戰爭時期的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南京偽國民政府,是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淪陷地區扶植的一個漢奸中央政府,是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淪陷區人民進行奴役和殘酷掠奪的無恥幫兇和罪惡工具。汪偽國民政府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而滅亡。
汪偽南京國民政府為和以蔣介石為首的重慶國民政府分庭抗禮,汪精衛以三民主義信徒自居,標榜是正統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沿襲中國國民黨舊制,將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青天白日標志和中華民國國歌作為國旗、國徽和國歌,在國旗上方另加長三角布片,上書:“和平反共建國”字樣,以示區別。同時,汪精衛為了擴充偽軍,還在南京成立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簡稱偽中央軍校),那么它是怎樣成立的呢?
早在1940年1月,汪偽國民政府尚未在南京建立以前,就已經在廣州成立偽中央軍校廣州分校(教育長李謳一、政訓處長黃恩澧);1939年12月,還在上海江灣成立偽中央陸軍軍官訓練團(團長汪兆銘、教育長葉蓬)。偽政府建立以后,偽軍官訓練團結束,又在上海籌備偽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籌備事宜是由偽編練總監葉蓬擔任并兼教育長。因武漢校址須待修建,偽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就在原上海江灣偽軍官訓練團上課,直到1941年才移至武漢。后來,偽中央軍校籌備委員會秘書長何炳賢感覺到廣州、武漢雖有分校,但是母校還未成立,按邏輯上說,沒有母校,怎么會有分校呢?而且兩個分校俱要有獨立預算,經濟力因而分散,同時人才又不能集中,所以何炳賢就向軍事當局建議:把廣州、武漢兩分校,暫時取消,在南京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當時何的見解,并不是不要分校,而是應該先有母校,然后才能再設分校,反之不倫不類,所以一定要使母校先成立起來,等到相當的時期與形勢的需要,再來設立分校。何的這個建議,得到汪精衛的采納及各委員的贊同,因此,就成立了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由汪精衛指派偽軍委會常務委員兼前政治訓練部部長陳公博為主任委員,前偽軍委會辦公廳主任楊揆一為副主任委員,前偽參謀本部次長劉培緒,前偽軍政部次長陳維遠,前偽軍事訓練部次長鄭大章,前偽軍委會第一廳廳長關麟書及何炳賢為籌備委員,并指定劉培緒兼任教務組組長,何炳賢兼任總務組組長,并于1940年11月5日舉行第一次籌備會議,到12月間,奉偽軍委會令,加派黃其興、劉啟雄二人為委員。1941年5月,教務組組長劉培緒調任第2軍軍長,改由劉啟雄兼任教務組組長,這是偽中央軍校籌備委員會成立的經過。
徘徊的校址
在偽中央軍校籌備時期,橫在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校址問題,偽中央軍校究竟應該設在什么地方呢?最初汪精衛是希望把原中央軍校的校址拿回來比較適宜,臉面上也好看,但是那里已被日軍侵占變成了日軍“東部地區警備司令部”,而且還有一部分日軍駐扎,鳩奪鵲巢不肯讓出,讓汪無可奈何。不過偽中央軍校總是要有校址的,所以汪又打算在光華門外,利用前工兵學校,加以改建作為校址(后改偽將校訓練團團址);后來感覺到校址設在城外,因宿舍未備,教職員每日往返等均不方便。這時,隸屬于偽第1方面軍的“綏靖軍官學校”奉令結束,偽軍委會便決定以該校為校址,該校所有房屋場地、設備用品,在1940年12月16日由偽中央軍校籌委會派員接收。校址算是有了,可是學生寢室、飯廳、廚房還是沒有地方;另外馬廄、馬場、炮廠又不知設在何處。于是偽中央軍校籌委會又向日軍交涉,將偽中央軍校總隊部以北、御河以東的地方收回,日軍為了長期霸占原中央軍校舊址,允予讓渡;又把經理總監署后面三分之二的空地,劃撥偽中央軍校使用,這樣寢室、飯廳、廚房,馬廄、馬場、炮廠等才有了基地,偽中央軍校的校址才勉強夠用了。
校址的問題解決之后,即著手進行新校舍的建筑、舊房屋的修繕和原有器材的應用、新器材的添購。建筑方面分為三期:第一期工程,包括:(一)炮廠三幢,汽車間一幢;在1941年5月23日動工,7月終完成,造價18.19萬余元。(二)馬廄二幢,飲馬池二座,馬夫宿舍一幢,蹄鐵廠、馬衡所、馬醫所、馬糧庫各一幢;在1941年5月23日動工,9月終完成,造價37.37萬余元。第二期工程,包括:(一)飯廳五幢,廚房五幢,教室、衛兵室、傳達室、廁所各一幢;在1941年6月25日動工,11月終完成,造價56.09萬余元。(二)宿舍三幢,總隊部一幢,盥漱室三幢,廁所三幢,過道二座;在1941年6月25日動工,11月中完成,造價174萬元。第三期工程,包括:(一)軍校醫院辦公室、廚房、太平間、伙夫宿舍、輜重庫各一幢;1941年9月12日動工,12月終完成,造價19.54萬余元。(二)病馬廄、廚房廢燃料室、廁所、煮豆房各一幢,方馬場二個,隔離墻一道,馬糞捨場一個,炭殼捨場一個,蹄屑捨場一個;在1941年9月12日動工,12月終完成,造價13.66萬余元。其他各項營造工程,共用11.25萬余元。以上建筑,統支約330.2萬元。
其次各項修繕工程,如全部道路的平治,校本部、東大樓、各課室、大禮堂的粉刷,全校水電的裝置,全部下水道的鋪設和校門的改建,共計用79.83萬余元。購置方面主要有三項:一是各種醫藥、交通、劈刺器材的購置,大部分俱預先設計,因財政并不寬裕,故僅擇其急要的先行設備,計用56.37萬余元。二是運動場的裝設、飲食用具及學生文具的購置,計用21.87萬余元。三是購置木床,木床是兩層活用,這是有緣故的,因為汪精衛還夢想遷回從前的中央軍校舊址,但現在地方小,暫用上下兩層,將來地方大了,可以拆分為二;此項費用,計4.97萬余元。統共購置費約83.22萬元。偽中央軍校在籌備期間,建筑、修繕、購置各項費用,總計約493.26萬元。
除了建筑、修繕、購置等項之外,馬匹又從哪里來呢?偽中央軍校本來打算從日本購買200匹馬,供騎炮兩科學生練習,可是遭到偽籌備委員鄭大章(原西北軍騎兵軍長)的反對,當時他主張用中國馬,不要洋馬,因為洋馬費用太高,實在養不起。他曾自嘲地說:“一匹洋馬,過去至少抵上一個少校的百余元薪餉,想不到現在每月要用600元,抵上一位中將的薪餉了。”起初馬匹采購困難,后來日軍迫于急需炮灰,就讓撥軍馬100匹供偽中央軍校使用。還有偽中央軍校學生所用的步槍、輕重機關槍、山炮、野炮、坦克車等,都依賴日軍分期讓渡,才使教程進度按照原定計劃實施。
招生與待遇
在1941年暑期,偽中央軍校籌委會在淪陷區南京、北京、漢口、廣州等四處,成立招生辦事處,并聘請多位專家為典試委員,開始進行一切招生事宜。所有試題由各典委分別擬定,各地同時同日舉行考試,試畢,匯集各處試卷,送會評閱,錄取初高中生千名,來南京再行復試并重驗體格始得入學。同年9月16日偽中央軍校成立,沿襲黃埔軍校組織系統編制,汪精衛任校長兼校務委員會主席,陳公博、周佛海、楊揆一、任援道、鮑文樾、肖叔宣兼校務委員,何炳賢、劉啟雄為校務委員會委員,何炳賢兼秘書長。汪精衛親書“智深勇沉”四字作為校訓,照抄黃埔校歌之譜,重新填詞作為校歌,校旗上方加長三角布片,上書“和平反共建國”,打著“復興中華,保衛東亞”幌子,欺世惑眾。同日,該校將錄取千名新生編成入伍生團,規定入伍期間為6個月。1942年3月16日,911名學生正式分科編隊入學,此稱偽中央軍校第1期(日本投降時,辦至3期),畢業時印有同學錄,封面燙金精裝,汪精衛為混淆視聽,偽名“黃埔第1期同學錄”。另外,還有偽中央軍校附屬的初級軍官教導大隊,前身是軍士教導團,該團于1941年2月成立,同年11月畢業。學生畢業以后,除一部分分發到各處服務外,一部分入偽中央軍校求學,另有一部分學生,被編組為偽初級軍官養成所,后來并入偽中央軍校為初級軍官教導大隊,其一切教育訓練,完全與偽中央軍校學生教育無異。
學生的飲食、生活問題,也經由經理總監署詳為研究與設計,中國民眾體質之弱,有兩種原因,一是缺乏運動,一是營養不良。學生的年歲,平均是自15歲至25歲,根據每天操作自修與休息的時間,研究的結果,每人每天需要2000卡路里的熱量,才可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因此,便根據每天需要2000卡路里的熱量,以配置飲食,規定菜單,使學生能得充足的營養。但結果是失敗,起初每人每月雜支伙食規定50元,飲食占42元,本來照規定菜單實施已略有余裕,可是物價飛漲,日甚一日,后來雖經增加伙食費,仍不能維持,因此就不能不改變預定計劃,將每日食肉改為每周食肉一次,經過適宜的配合,營養量并未減少。還有學生的服裝是按照特種兵待遇,十足配發。
綜上所述,可見偽中央軍校之成立,真是勞民傷財,慘淡經營!在籌備時期,物質方面,籌備費計49.7036萬元,建筑費約330.2萬元,修繕費約79.83萬元,購置費約83.22萬元,招生費約11.83萬元。總計約554.79萬元。以第1期學生911名計算,每一名學生之錄取,要支出6089元強。校本部每月經常費為35.24292萬元,校務委員會秘書處經常費為4920元整。平均計算,每生每月之維持費為392.26元強。至于教導大隊,經常費是獨立的,每月經費為8萬元,學生共312人,平均計算每人每月維持費為256.41元。軍校學生平均每月390多元,為什么教導大隊學生平均只250多元呢?這是因為軍校的范圍較大,費用浩繁,其實學生的待遇是一樣的,無論服裝教材等,完全與軍校毫無差別。每年每名學生的服裝費需1307.08元,但是規定二年畢業,便需2614.16元,比之普通士兵每人每年服裝費僅120元,相差甚巨。由此可知,偽政府對學生待遇之優厚,實乃利用籠絡、欺騙、威脅等手段,達到迫使學生成為漢奸賣國賊的犧牲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