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
建軍90周年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閱兵。12000名官兵、600余臺(套)裝備列陣沙場,以戰斗姿態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與廣場閱兵不同的是,此次沙場校閱實戰色彩更為強烈,除了護旗方隊、紀念標識梯隊之外,按照陸上作戰、信息作戰、特種作戰、防空反導、海上作戰、空中作戰、綜合保障、反恐維穩、戰略打擊9個作戰群編組受閱,各種現代化、智能化武器裝備接續展現。此次沙場點兵安排在年度大演習之后,將練兵和閱兵結合在一起,為人們提供了難得的觀察解放軍戰力的機會。
陸上作戰能力全面升級
戰爭的磨洗、精神的傳承和艱苦的訓練,使得解放軍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陸戰之王。此次檢閱中,解放軍陸軍呈現出空地一體的新氣象。陸航突擊部隊首次亮相,直-10武裝直升機、直-19武裝直升機擔任的是作戰清場任務。霸氣威武的坦克方隊、步戰車方隊、自行火炮方隊和反坦克導彈方隊陸續登場,能對敵展開密集的地面飽和攻擊。以箭型方陣受閱的22輛99A式坦克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主戰坦克,能夠在運動中精準擊中目標。04A式履帶式步兵戰車、08式輪式步戰車是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陸戰代表性裝備。自行火炮方隊由三種新型火炮混編而成。這些火炮到了就能打,打了馬上就能撤,在先進雷達的配合下,在極短時間內把密集火力傾瀉到敵人頭頂。紅箭-10反坦克導彈可以打坦克、打裝甲車、打直升機,是解放軍目前最新式的反裝甲武器。
防空反導布控更加綿密
預警雷達全天候盯著敵人的飛機和導彈。紅旗-9B、紅旗-22地空導彈分別對付中高空目標和中低空目標,優勢互補,把防空網扎得更緊。紅旗-22防空導彈是紅旗系列最新型號的地空導彈,4聯裝發射方式和導彈發射桶的垂直高度,都在說明這是一種針對中高空的遠程防空導彈,并有較強的抗干擾與機動作戰能力。它可以全面提高中國地空導彈部隊防護城市、機場等重要目標的作戰能力,未來可以替換紅旗-2和紅旗-12導彈,與紅旗-9、S-300/S-400系統一起,構成覆蓋中國天空的綿密防空火網。09式自行高炮、紅旗-6彈炮導彈發射車、跟蹤高炮車遠近都能防,反應更靈活,是解放軍防空作戰體系的重要一環。
戰略制空能力大大增強
作為此次閱兵的一大亮點,空中梯隊受閱的很多機型都是第一次公開亮相,包括運-20、殲-16、殲-10B等。除此以外,最令人興奮的就是3架殲-20飛過接受檢閱。科幻外形與簡潔涂裝表明,這型四代機正在投入實用,未來將成為中國空軍的主戰裝備。
如果說殲-20是隱身刺客,戰時專打體系樞紐,平時秘不示人,那么殲-16就是解放軍體系內遠海攻防的先鋒。殲-16不僅擁有良好的氣動設計和機體結構,航電系統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殲-16初期批次裝備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同時集成了對地、對海功能,與目前俄羅斯的蘇-30、日本F-15對比具備跨代優勢,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專業制空戰斗機。后期批次的殲-16將換裝性能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對海的搜索能力和探測能力令人期待。在制空方面,殲-16可攜帶PL-10近距格斗空空導彈、PL-15中距空空導彈和某型超遠程空空導彈。在對地打擊方面,殲-16可攜帶防區外空地導彈、制導炸彈、布撒器等對地武器。隨著美日等對中國海疆的不斷挑釁,中國非常需要裝備大量具備大航程的戰斗機執行巡邏任務,用于東海、南海對抗的第一線。有了充足的油料,雙人作戰、且繼承了蘇-27家族良好機動性的殲-16無疑將在未來海上斗爭中占據更多優勢。
戰略打擊能力令敵膽寒
此次展示的東風-26戰略導彈可以攜帶常規彈頭,也可以攜帶核彈頭,發射方式靈活,可以出敵不意,精準打擊陸地和海上目標。東風-21丁中程導彈的導引頭可以智能識別地形,一邊飛一邊矯正路線,保證精準打擊,東風導彈家族里,它專用于攻擊水面艦艇,被稱為“航母殺手”。東風-16改常規導彈命中精度高、毀傷能力大、反應速度快,可以精準打擊敵方的機場、港口等重要戰略目標,破壞敵方支撐戰爭的能力。射程超1萬公里的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此次閱兵的壓軸武器,更是中國大國地位、國防實力的顯著標志,是震懾戰略對手的王牌、底牌。
后勤保障能力突飛猛進
散射通信車、衛星通信車、方艙干線節點車、方艙無線電接入節點車,車載通訊設備能讓解放軍在嚴酷戰爭環境下通訊暢通。綜合掃雷車、裝甲工程車、輪式沖擊橋、噴灑車、舟橋裝備,這些五花八門的車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即使是天塹鴻溝,解放軍也能讓天塹變通途。越野急救車、野戰運水車和運油車、主食加工方艙等裝備車輛,讓前線將士在野外能吃到熱飯熱菜,保障裝備車輛燃料供給,搶救傷病員,保證戰斗力可持續。坦克搶救牽引車、裝甲搶救車、裝甲搶修車、修理拆裝車,方隊中的每輛車都是一座“移動配修廠”,讓癱瘓的戰車起死回生,轉身重返戰場。兵馬未動,保障先行,信息化戰爭更是一場后勤保障的較量。此次亮相的戰場清雷車、通信保障車輛,更是說明解放軍的后勤保障能力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此次閱兵動員規模不大,但全屬戰斗部隊,涵蓋了海、陸、空、火箭軍、戰略支援與后勤保障等精銳,基本展示了解放軍的作戰體系和克敵制勝的能力。但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諸多重器利器:航母遼寧艦編隊、大型預警機、加油機、國產無人機、新型遠程火箭炮、新型護衛艦、兩棲登陸艦密集下水等等,與此同時,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戰平臺、精確制導彈藥、電子對抗裝備陸續裝備部隊,中國軍隊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正蓬勃成長。“9·3”閱兵才剛過兩年,短時間內又出現這么多新型裝備,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的裝備生產之快、創新制造能力之強、戰爭潛力之大。
“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習近平面對受閱官兵發表了重要講話。底氣來自于實力。此次閱兵在宣告第一輪軍改成功收關的同時,也向世界發出明確信息: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快速推進現代化并具有打敗一切敵人的戰斗力,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都不要心存侵略中國、分裂中國的幻想。
(作者為環球戰略智庫特約研究員)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