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百歲黃埔老人歐陽電(右二)在“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查看自己的信息。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參觀者在“黃埔同學錄查詢室”翻閱黃埔軍校學員資料。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的官長飯廳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的學生宿舍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吸引參觀者。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的軍械庫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開展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藏品捐贈證書頒發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展出的黃埔烈士抗戰家書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校史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其中,全新策劃布展的“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包S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正式上線,現已收錄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圖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