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第九屆黃埔論壇今日在湖南長沙舉辦。黃埔軍校x期生、91歲的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致辭。(中國臺灣網 李桂英 攝)
中國臺灣網5月11日長沙訊 (記者 李桂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第九屆黃埔論壇今日在湖南長沙舉辦。黃埔軍校第十八期學生、91歲的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做了“弘揚抗戰精神 致力民族復興”的主題致辭,以下為致辭簡要內容。
70年前,全體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贏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百余年里中國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此間黃埔軍校師生是一支重要力量。有關資料顯示,在抗戰時期的國民革命軍中,有200多名黃埔師生擔任師長以上職務,指揮著全國三分之二的精銳之師,在中國戰區各戰場上抗擊日本侵略者。黃埔軍人,包括本校及各分校的教官和學生參戰的就以數十萬計,在正面戰場、敵后戰場、印緬戰場上英勇抗日。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黃埔軍校及各分校畢業生共有兩萬多人。黃埔師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孫中山先生的教誨,他們在寸土寸血的鏖戰中奮勇拼殺、舍生忘死,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民族大義和浩然之氣,以“奮斗、犧牲”的英雄氣概,為“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注入了堅實而活鮮的內涵。
中華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展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是留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有句古語:殷憂啟圣,多難興邦。經過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了對富強、民主、文明、和平的追求,在戰爭留下的廢墟上建設家園、奮發圖強。
可以告慰先烈的是,抗戰勝利70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改革開放、與時俱進、持續奮斗,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當年,孫中山先生痛感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最早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今天,中國用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兩岸關系的持續和平發展,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欣欣向榮的嶄新篇章,讓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曾經滿目瘡痍的古老國度正煥發勃勃生機,今日中國已經可見偉大復興的曙光。
黃埔軍校同學會將從抗戰中汲取精神力量,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為兩岸同胞攜手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