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特寫此稿以示紀念。
從小我就對軍隊題材的事情很好奇,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因為我小的時候常聽父親講他軍隊時的一些往事,特別是他與日本軍隊作戰的親身經歷更使我愛聽,至今回想起父親敘述的戰斗情景歷歷在目,無法忘懷。
家父詹才漾,1940年黃埔軍校本校16期一總隊畢業被分配在國民黨嫡系部隊54軍189師任上尉連長。當時軍長是黃埔一期畢業生黃維,駐防中緬交界,當時中國唯一路上通往國際交通線“中緬”公路被日本軍隊封鎖了,為了使這條國際交通線暢通,使國際援華物資運往國內,必須確保中緬公路的安全,日本軍隊為了阻止援華物資運入國內,在這條公路要沖地帶設立了關卡,我父奉命要攻下這個關卡,為了保證戰斗的安全性,由父親帶偵查兵提前對前沿陣地進行偵查,當時是傍晚,輕裝進入前沿偵查時已進入了敵方設防的第二道防護鐵絲網,正要縱深偵查時,被日軍發現,當時日軍輕、重機槍掃射前沿設防陣地,打的防護網鐵絲如同彈琴一般,其中有一名班長肩部中彈,情況非常危急,為了安全,父親下令偵查小組撤回,當時已經基本將地形圖繪好,完成了偵查任務。
為了打好這次戰斗,父親與連隊指揮官進行了戰前分析,制定了周密的作戰方案,主要由我父親負責。前線指揮制定了在拂曉前必須進入陣地,因為這座關卡是以山為依托,山腳下是一條公路,從山上往下看得一清二楚,車輛經過山腳公路,必遭伏擊。進入陣地前,離公路不遠就是怒江,怒江水急、水深,要想過江必須由工兵先用鐵絲接到江岸的兩邊,拉一條安全扶手方可過去,事先都已準備了所用之物,每3-4人一組,分批過江。大部分士兵已過江,由于江水隨漲隨落,扛重武器的士兵被安排在后面過去,當時連級編制配備了4門小鋼炮,其中一小組扛小鋼炮的士兵剛走到江中央,水已經漲了許多,突然鐵絲扶手斷開,扛炮的士兵連人帶炮掉入江中,由于水急被沖到很遠的下游,情況危急,小鋼炮是很重要的武器必須找到,我父親命令連隊水性比較好的士兵下去打撈掉在江中的小鋼炮,費了很大功夫也未撈到,由于時間緊迫,又怕被日軍發現,最后放棄了打撈,戰斗未打響已經損失了一門小鋼炮,只剩下三門炮了。
全體人員剛過江就被日軍發現了,頓時槍聲、炮聲四起,其中有一枚小鋼炮彈打在了我父親身旁,所幸是枚啞彈,真是萬幸。我父親拔出駁殼槍命令全連往敵陣地沖,第一道、第二道,日軍的防護鐵絲網都沖進去了,沖到敵人第三道防護網前,由于敵方火力太猛,日軍射擊事先都測好了距離,測好了射擊的角度往防護帶掃射,所以硬沖傷亡很大,我父當即下令停止沖鋒,使用小鋼炮反擊日軍,持續了幾個小時,由于帶去補給有限,同時又有受傷的士兵,最后父親下令暫停攻擊,并命令將敵方工事摧毀掉,原路撤回,盡管當時未攻下日軍占領的關卡,但是給日軍很大的打擊,重創了日軍。
父親將戰斗情況詳細向上級長官匯報,當時軍長黃維決定必須再組織戰斗力量攻下這個關卡,調來工兵營,向敵方陣地打地道直通山頂,運來幾卡車炸藥,士兵分批扛過江填在地道里,把這座山頭徹底炸上了天。爾后,我父親帶領部隊打掃戰場,發現日軍所囤糧食、彈藥可維持半年。為了打通“滇緬”公路這條國際運輸線,國民黨軍隊付出了很大代價,但是這個代價是值得的,父親得到了軍部的嘉獎,被提升為少校營長。每當我聽到父親講到當時的情景,就有一種自豪感,我想后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的貢獻。
此役后,父親還參加了多次戰役,例如,參加了對日反擊戰“滇緬戰役”配合中國遠征軍作戰,并被空投到密支那對日作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后來父親奉調54軍軍長黃維身邊任參謀,后黃維任青年軍31軍軍長,父親被隨調黃維身邊任隨從參謀、副官,并與蔣經國有過一段工作接觸。黃維被調國防部聯勤總司令部任副總司令,我父隨調任黃維隨從參謀、副官,在黃維身邊工作了8年之久,直至黃維被任12兵團司令為止。我父奉調任營長、團長。
現在海峽兩岸已經實現了“三通”,這是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共兩黨建立了交流平臺,只有相互多交往,多交流,才能增進雙方感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衷心希望祖國統一早日實現。我現在是臺北黃埔同學會16期1總隊家屬聯誼會推舉的在大陸的召集人,并且多次接待我父親的臺灣同學來北京參訪。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給人民帶來的幸福,緬懷那些為了和平獻出生命的先烈。
(作者: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黃埔后代)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