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愛國進步思想,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十分榮幸受邀出席本屆“黃埔論壇”,今天在座有不少是兩岸黃埔后裔,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1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歷經了百年風雨,多少愛國仁人志士為尋找中國的出路前仆后繼地奉獻犧牲,如今我們終于看到中國所有老百姓已經脫離了絕對貧困、初步邁入了小康社會,從洋山深水港到遍布全國的高鐵網絡,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建國大綱》與《實業計劃》中所描繪的建設全中國的藍圖,早已在祖國大地上全面實現。而孫中山先生以及國共兩黨創黨先賢先烈早在百年前就指出的“振興中華”的理想目標,未來我們只要再繼續奮斗15年到30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便指日可待,在這個進程中也必然將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可以說我們青年一代正是生逢其時!
各位朋友,數十年來,在內戰與冷戰“雙戰”遺產之下,“反共”一直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好像一提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就是毒蛇猛獸。但是根據歷史文獻和《孫中山全集》,其實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最早系統性研究社會主義各種流派的學者,按照他本人的話說,他所知道的社會主義流派就多達57種。1905年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以及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則是中國最早系統性宣傳社會主義各種流派的組織和刊物。孫中山先生心目中的民生主義,其實就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中國化之后的代名詞,按照他的話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因為他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民生主義不能重走西方資本主義國強民貧、貧富懸殊的老路,而要走社會主義國強民福、集體均富的新路。
正是出于對社會主義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孫中山先生晚年積極推動與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并在他主持起草和決議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提出改革后的“新三民主義”,將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革命”階段所主張的“反帝、反封建、反財閥”三大綱領納入了“新三民主義”的內容中,形成了國共合作的基本政治綱領,并且共同成立了黃埔軍校,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然而自1927年國民黨右派清洗左派成員,發動全國大規模清共、屠殺大批共產黨人,國民黨右派便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線,全面曲解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將三民主義和社會主義完全對立起來,后來國民黨右派撤退到臺灣后,便將整套反共思想和反共教育在全臺灣全面灌輸,這就是今天臺灣社會反共意識形態的歷史由來。
所以我們只要回顧孫中山先生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就可以認識到凡是所有黃埔子弟和國民黨人,只要自認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遺教,在邁向國家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就沒有任何反共的理由。正如年已過百、臺灣著名的老前輩許歷農將軍從數年前開始號召大家不再反共一樣,所有在臺灣支持國家統一或兩岸融合但是堅持反共的人士,都應該放下反共的成見,以國家民族大義為依歸,共同努力推進國家統一的進程。
各位先進,各位朋友,一百多年來,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僅在祖國大陸的土地上實踐,其實也一直同步在臺灣本土上傳承和發揚。從日據時期的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文化協會以及臺灣共產黨,到1940年代末期遍布全臺灣高喊“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口號的進步愛國青年,以及1950年代四五千人無懼生死引頸就義、兩萬人先后入獄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再到解嚴前1970年代的《夏潮》雜志和1980年代的《人間》雜志,還有解嚴后成立的中國統一聯盟和勞動黨,百年來臺灣進步愛國的香火從未斷絕,這就是臺灣政治運動史不可抹滅的統左路線。
統左一體的“統左綱領”,主張“以統促左”和“以左促統”。“以統促左”是指通過兩岸統一來推動臺灣社會的結構性改革,當“獨臺”和“臺獨”的官僚資本、本土資本、跨國資本及其政治代理人集體壟斷了全臺的政治經濟結構時,臺灣廣大的勞苦大眾只有在統一之后才能徹底翻身。“以左促統”則是指通過臺灣的左翼進步社會運動的理想,來號召勞工、農民、打工者、小攤商、自由工作者、軍公教等廣大的勞動者支持統一,揭穿“臺獨”勢力自我包裝“形左實右”、圖利本土和跨國買辦、系統性剝削勞工的假面具,指出“獨臺”勢力表面上“反共拒統”、實質上是維護割據集團既得利益的真面目,進而帶動廣大臺灣基層人民集體覺醒。
統左一體的“統左綱領”既服務于局部的臺灣,也服務于全局的中國。唯有兩岸統一,才能讓帝國主義勢力再也無法利用臺灣問題來遏制中國、阻撓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與此同時,一個不再受制于帝國主義干涉的中國,也就有更加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臺灣免受帝國主義的干涉和控制,讓臺灣從此徹底擺脫后殖民地與新殖民地的地位,不用再掏空納稅人的錢包向美國支付大批天價低能的軍火武器,不用再被強迫吃美國的毒豬肉和日本的毒核食,臺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從此不再被日本控制,臺灣的漁民從此不用再被日本欺壓,臺灣的政治人物也從此再也不用于美日外國人面前卑躬奴顏。這就是兩岸統一的大義與大利!
各位朋友,兩岸統一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兩岸大家庭破壁重圓,重新共組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兩岸從國共內戰至今就從來沒有分裂過,只是處于尚未統一的內戰狀態,雖然雙方各自擁有不同的政治旗號,但實際上就是統一前的“一國兩制”。而未來兩岸的統一就是要從統一前的“一國兩制”,邁向統一后的“一國兩制”。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兩岸的政治經濟社會融合需要一個過程,統一后難以立即強制實行“一國一制”,統一后在一個國家下兩種制度并行是最合乎現實、也是最符合兩岸同胞各自情感和尊嚴的做法。
由于香港、澳門回歸中國與兩岸關系的歷史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港澳臺各自的社情民情有所不同,因此兩岸統一后的“一國兩制”絕不會等同香港和澳門版本的“一國兩制”,“臺獨”勢力炮制的口號“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絕對是子虛烏有之說。香港社會正是由于長期偏重兩制而忽略一國,加上美英外國勢力在香港大肆扶持“港獨”分子破壞香港社會,才導致了前兩年的香港風波,如今只是撥亂反正、重回一國兩制、背靠祖國發展香港的正軌。反觀澳門社會早在2009年便頒布實行了澳版國安法,外國勢力和極少數的“澳獨”份子在澳門難以掀起波瀾,才造就了今天澳門人均GDP世界第二高、社會福利保障傲視全球的治理成效。
兩岸統一后臺灣的“一國兩制”必然與港澳有所不同,在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各界通過民主協商共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這是讓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各界代表在一個兼具平等和尊嚴的平臺上,以民主協商的方式共同商議一套合情、合理、合法、合乎臺灣人民尊嚴、情感和權益的統一方案,這一套方案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么都可以談,這等于是大陸最高領導層敞開了政治胸懷讓臺灣同胞擁有充分選擇和協商兩岸統一方案的空間。
我個人主張兩岸民主協商“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充分把握“保障存量”、“擴大增量”以及“合理減量”等三大方針:
——“保障存量”是指維持臺灣同胞所習慣的一整套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保障言論自由、保障參政自由、保障財產權利,消除臺灣同胞對統一前景未知的不確定感、以及對統一模式誤解的不安全感。
——“擴大增量”是指清晰地描繪統一后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總體的藍圖和愿景,具體地指出統一后能夠為臺灣各階層、各領域和整體社會帶來什么樣的統一紅利,這種統一紅利必須是遠超于2008至2016年的和平紅利以及當前大陸惠臺政策的融合紅利。
——“合理減量”則是指必須借鑒香港經驗,統一后要徹底在臺灣去殖民化,必須清除外國勢力在臺灣的代理人和干涉力量,必須清除“去中國化教育”和美化日本殖民的遺毒,必須由愛國者治臺、凡是主張“臺獨”者、為外國勢力服務而出賣中國者都不可擔任公職,如此臺灣社會才能徹底撥亂反正。
在“保障存量”、“擴大增量”以及“合理減量”三大方針下,我認為統一將會是全面建設新臺灣、徹底改造臺灣社會、讓臺灣勞苦大眾集體翻身、讓弱勢群體獲得全面保障的新契機。
——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大陸的工程建設能力和經濟實力,以黃金十年完成統一后臺灣的“新十大建設”,推動臺灣的都市更新和新市鎮建設。統一后大量的投資和回流資金,將為臺灣經濟注入活水,兩岸共同市場全面打通將為臺灣中小微企業擴大市場,同時讓所有的打工族擺脫低薪夢魘。
——在勞動保障方面,我們要借著統一的契機來改變臺灣不合理的勞動環境,讓“一例一休”和“勞基法修惡”的亂象不再上演,參考當前大陸施行的、全世界最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動合同法》來保障臺灣廣大勞動者的權益。同時統一后我們還要改革臺灣不公平的賦稅制度,改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讓統一紅利得以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到基層群體。
——在社會福利方面,統一后我們要將過去購買美國軍火的經費節省下來,將大量新增的財政收入用于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開支,十二年義務教育讓學生上得起學,全面建設社會住宅讓青年買得起房,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和幼兒園讓年輕媽媽工作再無后顧之憂,大量的安養照護機構讓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更有尊嚴。
——在政治體制方面,最根本的是我認為統一后我們要從制度上終止臺灣的民主內戰和政黨惡斗,讓臺灣的政治人物不再只是簡單靠選票和鈔票,我們要在選舉制度中導入政治問責制和科學考評制,強化監察機制,讓政治人才良幣驅逐劣幣而不再是劣幣驅逐良幣,凡有過失者必定問責,凡是治理成效不彰者不能再跨級參選。此外我們還要在選舉制度外導入政治協商機制,讓包括少數民族和弱勢群體的所有階層、各個界別的代表都能夠對社會治理有效發表政策建言。
——在國家政權和國際參與方面,我們要推薦優秀、杰出、無私、具代表性的人才到全國性的中央政府以及跨國性的國際組織當中,代表臺灣同胞參與全國政治事務,讓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一同代表全中國參與到國際事務,讓臺灣人才的舞臺在國內和國際都能實現最大化。
各位朋友,今天臺灣社會已經病入膏肓,我們必須認清不論是“臺獨”還是“獨臺”都是害臺灣,只有統一才能救臺灣,統一就是兩岸社會的最高正義。如今正是70多年來兩岸距離國家完全統一最近的時刻,在這歷史的關鍵節點上,讓我們共同繼承愛國進步的思想,推進兩岸完全的統一,為兩岸同胞、為中華民族開萬世之太平!